饮水思源——广州古代水井文化

水井的发明,使人类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从河湖两岸走向内陆,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凿井而饮是我国古代饮水文化的一大特色,与西方架渠引水有明显的区别,考古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年代最早的水井发现于浙江河姆渡遗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

南越国宫署遗址发掘范围内各朝代的水井逾500口,可以说是古代水井的天然博物馆。说明这里一直是人类聚居的理想之地。解读这一口口古井,可以从一个侧面追寻广州城市饮用水历史的踪迹。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是我国古代先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考古资料表明,广州地区的凿井历史不晚于秦汉时期。汉代以后,凿井和制陶技术不断进步,水井的形式多样,结构复杂。至明清时期,水井已普及到千家万户。

未标题-1_01_01.png

陶圈井

陶圈井是用圆筒形陶圈一节一节垒接而成,这种水井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纪南城和燕国都蓟,秦汉时期传入岭南地区。


1.jpg

汉代陶圈井

砖井

秦汉时期开始流行砖井,早期砌井的砖呈弧扇形,是按设计好的尺寸来烧制,使井圈拼接严丝合缝。汉代以后,开始用长方砖筑井,砌法多样。

微信图片_20220908142945.png

瓦片井

东汉和六朝时期,广州地区还曾用瓦片或砖瓦混合筑井。

1.jpg

东汉瓦片井

瓦圈井

瓦圈井是明、清时期广州地区普遍使用的一种水井。井小而深,圈壁以特制的板瓦状陶圈砌筑。

1.jpg

清代瓦圈井

石井

唐宋开始流行石构水井,形式多样,有用石块叠砌,也有用石板拼筑,还有用圆形或半圆形石圈砌筑。石井的水质甘甜清冽,可与泉水媲美,适宜煮茶,这应与当时饮茶之风盛行有关。


1.jpg

宋代石井

木井

有两种类型,一种用木板拼接成“井”字形井框,另一种将圆木剖开两半,刨凿成半圆形凹槽再拼接成圆筒形井框。


1.jpg

秦代木井

竹圈井

两晋、南朝时期,广州地区还流行竹圈井,是在土坑内用编织好的竹篾圈支护井圈。竹圈以韧性较好的表皮为经,以内侧软层为纬编织而成。


1.jpg

晋代竹圈井

土井

土井是最原始和最简单的水井类型,因井圈经水浸泡后极易塌陷,使用时间一般较短。

1.jpg

秦代土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