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汇流——渤海国与南汉国文物展(王宫展区)

展览时间:2023年1月4日~2023年3月20日

展览地点: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陈列楼临展厅

展览简介

微信图片_20230104142751.png



1月4日,由南越王博物院、黑龙江省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南北汇流——渤海国与南汉国文物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陈列楼二楼临展厅正式开展,展期至2023年3月20日。


本次展览为渤海国与南汉国遗址出土文物首次联袂展出,精选了178件出土文物,通过“泱泱华夏”“物阜民丰”“异域同川”“瀚海无疆”四个部分,全面展示渤海国与南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对外交流等风貌,让观众在南北两地考古成果中感受唐韵(南)汉风,了解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是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出土文物首次来到广东地区展出。


微信图片_20230104142647.jpg



唐朝渤海 车书一家

公元7世纪末至10世纪上半叶,在我国东北地区活跃着一个以粟末靺鞨为主体,联合靺鞨诸部及其他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初称震国。公元713年,唐玄宗册封其首领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所统辖的地区为忽汗州,始称“渤海”,隶属唐朝的版图,公元926年,为契丹所灭,历十五位王,传国229年,史称“海东盛国”。


渤海国自建国开始,遣生徒入唐就学,习唐礼,设官分职,仿唐三省六部制设置中央机构,积极与中原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密切交往,典章制度,衣食住行,多效仿大唐。与此同时,渤海国也积极与周边其他地区和国家密切交往,以上京城为中心的渤海五京,水陆通达,内可朝觐大唐,外可货市海东诸国,在7-10世纪中国与欧亚东北的沟通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为“海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渤海文化继承了靺鞨文化的传统,又在盛唐文明的熏陶下,逐渐与中原先进文化融为一体。渤海文化发展、繁荣的过程就是渤海不断向唐朝学习、靠拢的过程。


微信图片_20230104142721.jpg微信图片_20230104142731.jpg


南汉富殷 盛唐遗风

南汉政治制度上多承袭唐制,社会生活中也处处凸显大唐遗风,从中央机构设置、地方行政制度、陵寝制度,再到崇尚佛道,寺观林立的社会面貌,均彰显着盛唐风韵。


2021年,黑龙江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广东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王墓均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本次展览两地文物联袂展出,对研究中国城市发展史、古代建筑史、工艺史等,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展示中华文明优秀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均具有重要意义。


微信图片_2023010414274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