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藏文物赴香港参加“同一屋檐下:岭南传统建筑源流与艺术”展览

发布时间:2023-12-20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1061

2023年12月12日,由国家文物局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共同策划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局古物古迹办事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承办, 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及广州博物馆协办的“同一屋檐下:岭南传统建筑源流与艺术”展览,在香港文物探知馆正式开幕。中国文物交流中心、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嘉宾领导共同主礼,我院王强副院长受邀出席开幕式。

“同一屋檐下:岭南传统建筑源流与艺术”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是落实国家文物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关于深化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的框架协议书》的重要举措。展览汇集粤港澳三地共计170件(套)文物展品,旨在深入挖掘粤港澳三地共生共融的岭南传统建筑艺术、工艺与民俗,让观众通过岭南建筑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见中国传统建筑之精妙绝伦,见粤港澳大湾区之人文交流,见中华文明之生生不息。该展览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讲好香港、澳门与祖国血脉相连、同根同源方面的独特作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具有积极意义。

展览将在香港文物探知馆持续展出至2024年6月2日。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将配套举办一系列讲座、工作坊等宣传及教育活动,让公众对岭南传统建筑及相关传统工艺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在展览开幕式翌日举行学术研讨会,邀请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专家学者发表专题演讲,分享对大湾区内岭南传统建筑在文物保育、修复、营造等方面的研究和见解。



—我院参展代表文物—

640.png

南越国连筒“万岁”文字瓦当

南越王博物院藏

考古发掘出土的“万岁”瓦当主要集中于南越国都城,即当时岭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代表了南越国时期瓦当艺术的最高水平。“万岁”字体写法变化多样,有正体、变体、反文等数十种形式。


640 (6).jpg

南越国石望柱南越王博物院藏

南越国宫苑所使用的石栏杆望柱,柱身八棱形,应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经印度间接受到波斯文化影响的结果。


640 (7).jpg

南越国青釉四叶、菱形纹长方砖

南越王博物院藏

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部分砖瓦建筑构件施有青釉,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釉瓦实例,经检测属钠钾碱玻璃釉,这与公元前3世纪印度哈斯蒂纳珀地区的玻璃十分接近,其制作工艺可能从海外传入。

640 (8).jpg

南汉蝴蝶牡丹纹方砖南越王博物院藏

庭院铺地砖,砖面中心模印四只蝴蝶,边角饰折枝牡丹,图案精美。牡丹象征富贵,蝶与喋谐音,寓意荣华富贵永不休止。


640 (9).jpg

南汉“大有十五年壬寅岁建”铭文青釉陶排水管道残片南越王博物院藏

该排水管道残片由2000年出土的“大有十□”和2004年出土的“□五年壬寅岁建”两件文字陶残片拼合而成。南汉国祚五十五年,期间只有一个壬寅年,即高祖刘䶮大有十五年(942年)。刘䶮在位时,在广州大兴土木,广建宫殿苑围,宫署遗址出土的这件排水管道残片对于研究南汉宫苑建筑形制具有重要作用。


— 精 彩 展 品 —


640 (1).png

楼阁式陶屋模型 广州博物馆藏


640 (2).png

番禺神楼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

640 (3).png

石湾陶塑草龙脊饰 澳门博物馆藏


640 (4).png

双面雕封檐板 澳门博物馆藏


640 (5).png

“百艺之师”木刻牌匾 香港鲁班广悦堂藏


640 (6).png

明成化红砂岩雕花柱础

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藏


640 (7).png

套色玻璃窗 澳门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