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南之徒》,马伯庸谈重游南越

发布时间:2024-04-25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131

微信图片_20240425162315.jpg

4月23日晚,马伯庸为新书《食南之徒》首发式,作客南越王博物院,与历史作家刘勃对谈书中故事,解剖南越历史。重游南越,马伯庸有什么感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食南之徒》的世界,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感知南越历史。

微信图片_20240425162542.jpg

马伯庸(右)与刘勃(左)对谈

微信图片_20240425162547.jpg

南越王博物院党总支部书记侯方韵向马伯庸赠送

考古最新研究成果《南越木简》

微信图片_20240425162555.jpg

马伯庸向南越王博物院赠送作品


No.1

《食南之徒》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食南之徒》讲的是西汉年间,一个汉朝“吃货”使者,来到了充满美食的岭南。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什么都吃的吃货,和一个什么都能吃的地方,两者的碰撞会有怎样的故事呢?所以我想写的是古代美食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40425162600.jpg

马伯庸接受博物院访谈


No.2

《食南之徒》创作灵感从何而来?

《食南之徒》是我在几年前来到广州,参观南越王博物院,在里面看到一些非常有趣的文物,这些文物的细节当时激发了我对古人的理解,我在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素材,我觉得有朝一日,我应该会把它写成小说。后来就因为这个原因,我每年都会来到这转一转,看一看,来了大概有七八次吧,在这汲取一下灵感。后来等到时机成熟之后,终于把它写出来了。

No.3

重游南越,哪一件文物让您印象深刻?

我每次都会特别喜欢看这边的木简,木简档案上实际上会留存着古人的生活记录,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当时的社会的风土人情,所以说我对于文献、文字记载要比其他文物兴趣要更大。我每次来博物院,都会专门去看,仔细阅读一下南越王宫出土的木简,上面有哪些文字,有没有新释读出来的信息。

微信图片_20240425162604.jpg

南越木简

No.4

怎样理解在史书中“抠”出来故事?

这个思路其实很简单,所谓的“从史书中抠出故事来”,其实是代入到史书中去理解当时的人物。比如说第一代南越王赵佗,他是北方人,他活了一百零几岁,他到南越之后,一般人会把他理解为史书上的一位枭雄。但是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代入他的身份,我们想一想他的生活,我们想想一个老人,活了一百多岁,一直不能回家。我们身边的老人我们都很了解,老人是喜欢念旧的,那么赵佗一直没有回去,他该是一个什么心情。一个权倾天下,但是恰恰就是回不去家,内心遗憾一直得不到弥补的,这么一个重大的历史人物,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就会突然发现他变得多姿多彩。

No.5

为了写好吃货,成为吃货?

因为写东西呢,文字这个东西一定是真诚的,它没有办法骗人。你是热爱吃,还是相信吃能够给你带来快乐,这个东西在文字里是遮掩不住的。所以说我在写的时候一定要先自己吃一点,吃得开心了,那么写出来的文字就会带着味道,带着一种诱惑力,读者看了也会觉得身临其境。如果自己一点都不想吃,写出来就会很勉强,读者也没有感受。所以为了达到艺术效果,只好勉为其难地大快朵颐。

微信图片_20240425162609.jpg

南越文王墓出土的铜烤炉

No.6

对广东读者朋友的寄语

广东呢,我是一直非常喜欢的。广东从西汉时期的岭南文化开始,包括到现在的很多风土人情,尤其是美食,一直以来我都特别地喜欢。所以说,最近几年我的作品里,广东这个元素会频频出现,比如说《长安的荔枝》,就是从岭南运荔枝回长安。这次的新书《食南之徒》,就是把重要的舞台放在广东,放在南越国,放在岭南这个地方。所以说这也是一种对于广东文化的致敬吧,对于岭南文化的一次表达。


食南之“途”

微信图片_20240425162613.jpg

马伯庸新书《食南之徒》中,究竟呈现了一个怎样的南越国?书中提到的事物,在现实中又能找到哪些原型?接下来我们将推出读书科普系列“食南之‘途’”,带大家走进博物院,寻找书中的文物原型和历史故事。